[1] 王辉. 合作治理的中国适用性及限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8(6):11-20. [2] 于江, 魏崇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逻辑理路[J].求实,2015(4):63-69. [3] 党秀云. 论合作治理中的政府能力要求及提升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7(4):46-52. [4] 王明国.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模式变迁、制度逻辑与重构路径[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3):47-73,157-158. [5] 许凤, 戚湧.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互联网协同治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11):1718-1727. [6] Zajko Mike. Telecom responsibilization: internet governance, surveillance,new roles for intermediaries[J].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6, Vol. 41Issue 1, p75-93. 19p.1 Diagram, 1 Chart. [7] 李雨峰,邓思迪.互联网平台侵害知识产权的新治理模式一一迈向一种多元治理[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1 [2020-09-27]. http://kns.e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00427.1733.002.html. [8] 叶大凤.协同治理:政策冲突治理模式的新探索[J].管理世界,2015(6):172-173. [9] 赵玉林. 构建我国互联网多元治理模式--匡正互联网服务商参与网络治理的“四大乱象"[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6-20. [10] 褚松燕. 中国互联网治理:秩序、责任与公众参与[J].探索与争鸣,2015(1):36-40. [11] 曹银忠,刘晓琳.博弈、平衡与发展:手机游戏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一基于场域理论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6):73-82. [12] 张国兴,高晚霞,管欣.基于第三方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15,30(2):153-1 64. [13] 曹裕,余振宇,万光羽.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与企业在食品掺假中的演化博弈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6):179-187. [14] 金祎, 万晓榆,徐立.大数据环境下微观信用机制和理论发展方向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1):102-109. [15] 樊自甫,程姣姣,田苡毓.社交网络平台有害信息治理的演化博弈一一基于社会公众辨识度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32(2):94-105. [16] 卢安文,冯斐倩.共享经济监管服务外包中的合谋行为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4):101-110. [17] 徐咏梅. 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企业排污监管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5(5):49-55,162. [18] 张爽,孙绍荣,马慧民.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与政府收费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8,27(7):68-75. [19] 高宏玉. 基于前景理论的水污染事件防治行为演化博弈[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S1):853-859. |